等待20年终于要开园了,北京为什么一定要有“环球影城”?
王立国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到那个造型别致的霍格沃茨城堡。这位土生土长的通州人,眼看着环球度假区一天天建起来,多多少少能想象开园后的火爆场面。
9月1日起,北京环球度假区进入试运行阶段,四级票价也在当天公布:淡季日、平季日、旺季日和特定日门票分别为418元、528元、638元和748元。
最新信息显示,北京环球度假区将于9月14日开启门票、酒店预订,9月20日正式开园。届时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两家度假酒店、北京环球城市大道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作为中国第一座、亚洲第三座、全球第五座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北京环球影城可谓吸睛又吸金:8月下旬以来,“4人因内测票被炒至5000元天价被拘”“一家三口保守消费3500元”等新闻热搜不断,各种打卡攻略亦扑面而来,氛围感拉满。
当然,一个“大爆款”的诞生,不只是大手笔投入。
早在2001年初,北京市政府即与美国环球集团就在北京建设环球影城项目有关事宜进行接触和磋商。同年10月,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并编制项目建议书上报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项目审批进程暂缓。
直到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北京环球影城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才进入深化研究、设计和施工阶段。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当年10月北京环球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现场,时任首旅集团董事长段强难掩激动,“我们终于获得了国务院的同意,北京终于可以启动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的建设了!”
从启动筹备到建成开园,20年磨一剑。北京为什么愿意等?还是说,不得不等?
北京市文旅局官网显示,北京现有4A级和5A景区中,绝大部分历史悠久,如故宫、长城、颐和园,以观赏涨知识为主;仅有北京欢乐谷和石景山游乐园两个4A级景区具有游玩体验属性,前者2006年7月开业,后者“园龄”近35岁。
作为本土知名主题公园品牌,扎根京城的15年间,北京欢乐谷累计接待游客近5000万人次。这意味着,其年均接待游客约为333万人次。
相对而言,全球顶级IP强大的号召力令人心动,旅游市场需要一个新的“引爆点”。“环球影城开业,算是给北京补上了一个‘短板’。”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在受访时说。
除了以故宫、颐和园、天坛为代表的古都特色,还有什么吸引游客反复前来休闲体验的特色项目?面对“灵魂拷问”,本世纪初,当绝大部分国人对主题公园模式还感到陌生之际,北京把目光投向环球影城。
但顶级主题乐园的稀缺性,似乎注定会有一场“争夺战”。消息显示,其在选址上曾爆出过北京、上海、郑州、珠海等多种传言。其中,上海无疑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国家发改委网站上,一篇发布于2008年7月的《专家谈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问题与对策》文章提到,“2010年底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以及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落户浦东,将极大地促进浦东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快发展。”
上海本地媒体2012年3月披露的一则股权转让消息显示,“上海滨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公司”由上海外高桥集团和锦江国际集团于2003年共同投资组建,最初定位是从事“上海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的开发。但随着迪士尼确定落户上海,浦东不可能再建第二个国际主题公园,相关地块迟早要做其他规划。
环球影城还在“姗姗来迟”中,而迪士尼不久前已过完五岁生日。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开门迎客。作为华特迪士尼在全球营运的第六座迪士尼乐园,也是亚洲第三座、中国内地第一座迪士尼乐园,五年来其始终稳坐中国主题乐园市场“顶流”之位,热度不减。
数据显示,开业五年,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400亿元。2020年,上海迪士尼接待游客550万人次,“相当于2019年的52%,年收入相当于54%,是疫情以来全球恢复最好的大型主题乐园。”
除了自身营收,迪士尼之于上海还有更大的价值。
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显示,2018至2019年,超过三分之二的外地游客表示他们是为了上海迪士尼才到上海游玩。这些游客在沪逗留时间以2~3天为主,其次为3~5天,为上海旅游相关产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据统计,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固定资产投资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13%。乐园消费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21%。乐园游客在沪消费对全市旅游产业收入年均贡献4.09%。
环球影城能否复制迪士尼的成功,尚需时间检验。但对北京来说,这的确是旅游消费复苏可以期待的。
从旅游数据看,最近十年,北京入境游游客接待量呈下降趋势,国内游客接待量增速从2014年起始终在5%左右徘徊;